联系我们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瓜州路1号运通大厦4楼

电话:0931-2236008

传真:0931-2236008

手机:13893629321

邮箱:gansuhongdian@sohu.com

企业新闻
草原深处绽放着最美的格桑花

        8月1日,公司宣传部组织骨干记者深入辽阔的甘南草原腹地,开展“走基层?看一线”媒体采访活动。记者们从兰州驰行奔波数百公里,前往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线最高海拔铁塔甘1标段施工现场进行实地采访。


 


        甘南的清晨,绿草如茵,雾气蒸腾,空气清新微凉。迎着耀目的霞光,汽车一路驰骋,穿山越岭,过河跨溪,飞掠过城市、乡镇、牧村、毡房,向着绿草连天的大草原最深处踽踽前行。黑色的牛群和白色的羊群,或远或近,悠闲地散落在一望无际绿意盎然的草滩上;形态各异的大朵大朵的白云,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肆意地飘荡。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几乎见不到一只飞鸟,耳畔一路陪伴的只有汽车的轰鸣和颠簸声,碧绿的草原深处可真安静啊!
 


        美丽的背后是寂寞的坚守


 


        经过六个多小时疲劳的长途颠簸,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甘南达久滩草原最深处的青豫工程甘1标段甘肃送变电公司施工项目部一班的驻地。项目部被架空的彩钢房围成一个简易的四合院,孤独地驻扎在无边的大草原上。房檐上“海拔高斗志更高,缺氧不缺精神”、“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的标语展现着甘肃送变电人不懈的追求和目标。



        会议室的墙壁上,悬挂着施工项目部人员岗位职责牌、安全管理规定、施工进度图等管理制度和标准,各类工程资料盒井然有序地摆放在架子上,吸氧机、医药箱、工器具等也整齐地各置其位。项目副经理孟春茂告诉我们,这些上墙的制度和标准是工程安全和进度管控的基础和保证,而随时收集整理入册的资料则是为了方便查阅,也为后期档案移交做好充足准备;吸氧机、药箱的配备都是为了防范随时而来的缺氧和疾病,保障大家身体健康基本之需。可以看出,经过数年来青藏联网、川藏联网和藏中联网工程高海拔、高难度、高要求施工建设的锻炼,送变电公司对每个施工标段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准备的应对措施十分充分。



        在甘南州境内甘肃送变电公司承建的甘1标段,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平均海拔3430米,最高塔位海拔4266米,是青豫工程全线路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交通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这里方圆几十公里手机就已经没有信号了,是一个实实在在与当今信息社会隔绝的“真空地带”。为了便于工作交流和应对紧急突发情况,送变电公司给项目部配备了两部卫星电话。工人们每天在施工点和项目部“两点一线”程式化地来往,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虽然目前是夏季,可草原上一天有四季,烈日高照时酷热难耐,可一片乌云就会带来雨雪冰雹,温度瞬间降至零下,冻得人瑟瑟发抖。“这里不仅海拔高,而且还特别潮湿,晚上每人盖两床被子都冻得睡不着觉。”一位面色黝黑的职工轻声地说。
 


        绿色的施工是庄严的承诺


 


        原以为线路就在驻地旁边,没想到项目副经理孟春茂说,要去线路最高点的1号塔位,还得沿着项目部自己修建铺设的乡村道路行车半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塔位的山脚下,然后再步行近3个小时才能从山下走到塔位施工点。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炙热的太阳照耀着连绵的群山和绿色的草原。为了亲眼目睹1号塔位,切身体会施工人员的辛苦,记者们决定立刻驱车前往大山深处。
 


        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便道驶向一望无垠的草原更深处。汽车不时蹚过流淌的清冽小溪,如绿毯般的草原和巍峨的高山在碧蓝天空的映衬下有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项目总工张永军告诉我们,别小看这条其貌不扬、坑洼不平的简易便道,由于国家对甘南草原环保的要求很高,建设单位不仅要向当地政府环保、道路、林草等相关部门进行申请审批,更是耗费了巨大的沙土方和工程量铺设工程便道。等青豫工程电力线路投运后,还需要施工单位对这些路段的土方进行回收,再照原样恢复成草地,以确保当地绿色自然的原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甘南草原生态脆弱的高山草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专门编制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细则》、《环水保单基策划方案》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和方案,认真加强对班组作业层的施工督导,确保将环保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实到位。“钢板铺垫、索道架设、布网敷设,先拦后运、先围后挖、表土剥离、及时恢复……我们想尽办法来保护草甸,就是为了工程建设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当地青山绿水依旧”,张永军自豪地说。
 


        爬升的海拔是更高的追求


 


        沿途绵延陡峭的绿色山坡上,时不时能看到身着国家电网蓝色工装的电力工人,顶着炎炎的烈日,默默地埋头工作着。他们和草原上绽放的格桑花一样耀眼夺目,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劳动者最美的光芒。
 


        站在1号塔位巍峨的山脚下,记者们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山峦最高峰上搭建起来的门型钢架。在另一座山梁上,给塔位上施工人员徒步送饭的师傅正缓缓地行进到半山腰,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像两个影影绰绰的剪影。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按动快门,留下工作现场最真实的影像。孟春茂告诉记者:“大山那边就是青海省了。”
 


        技经专责马成军半开玩笑地说,这里的气候复杂多变,一天之内四季总是随着老天爷的心情无序而随机地变化,所以每天的有效施工作业时间很短,这给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人员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要看到天气有放晴的迹象,就立刻安排人员上山做好随时做好开工准备。由于上山下山花费的时间很多,到了一定的工作节点,每一个施工点就要搭设简易帐篷,那时候工人们就要吃住在山上了。
 


        “这条线路是我干过最难的一条,大多数塔位都在草原深处的大山上,没有施工机械可以利用,所有塔材和设备只能靠人背肩扛,一步一步运到山顶上,可以说这条线路是名副其实‘纯手工打造出来的’。由于气候恶劣、条件过于艰苦,劳务施工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这也严重制约着工程进度……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优质高效地完成青豫工程的施工任务”,孟春茂凝重而坚定地说。
 


        站在广袤辽阔碧绿如茵的草原,望着峰云相连巍峨起伏的群山,记者们在赞叹伟大祖国雄奇壮美的锦绣山川之余,感触更深的是对电力工人艰辛付出的敬佩和感动,还有我们作为国家电网人的自豪和骄傲!
 


        返程的途中,刚才还艳阳高照的草原,很快就被厚重的乌云遮住了。不一会儿,如豌豆般大小的冰雹像一颗颗子弹急速地倾射下来,砸得汽车噼里啪啦地脆响,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还来不及刮去就又被后面砸下来的冰雹填满了。大家都深深地感叹这里施工环境的艰难和不易,对这些坚守和奋战在一线的国家电网人由衷地萌生出深深的敬意!


 


        来源:《中国电力报》 2019年8月13日5版

上一篇:经济日报:甘肃新增750千伏变电站即将投运

下一篇:国网甘肃电力54项QC成果获省级奖项